大咖畅谈AI发展前景:在可见未来,人类都可掌控人工智能
2024-03-19 14:14:48爱云资讯761
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序幕正徐徐展开。从ChatGPT兴起引发百模大战,到Sora的惊艳表现,AI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边界。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深思:在AI的智能化浪潮中,人类是否将被取代?随着AI能力的日益增强,它是否会失控,甚至威胁人类? AI未来将会向哪个方向发展?
在3月15日举行的“华为云&华为终端云创新峰会2024”期间,华为常务董事、华为云CEO 张平安,微博COO、新浪移动CEO 王巍、CSDN创始人蒋涛等行业大咖业就AI大模型的趋势、热点和产业落地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思维碰撞,共探AI技术的未来发展之路。
B端还是C端:AI将在哪个方向首先获得大规模成功?
2023年被视为大模型元年,2024年则被称为应用元年。在这一背景下,B端和C端的应用与发展成为讨论的焦点。究竟哪个方向会首先获得大规模的成功?
王巍认为,从规模来讲,依托庞大的用户群体,大模型更容易在C端获得成功。AIGC将在C端引领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,这种交互方式将超越传统的社交平台,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智能化。同时,设备形态也可能发生变化,不再局限于手机端,会出现多种更适合大模型应用形态的硬件设备,再融入如模型参数整型化等先进的模型轻量化技术,AIGC会快速广泛融入多类型硬件生态中,苹果的Vision Pro便是一个例子。而微博此前上线了一个用AIGC开发的评论机器人-评论罗伯特,也引发了广泛关注,频繁登上热搜。
张平安则认为,从大规模来看,AI在各个领域都能成功。但人工智能在B端的价值、发挥的作用、带来的商业成功或超C端。
“过去一年,各领域都通过AI的方式、大模型的方式思考行业的创新,积极拥抱AI。去年华为云发布面向气象、金融、政务、制造、矿山、铁路等行业的盘古大模型后,很多客户已经接入并取得了很快的增长。”张平安说。
例如三峡在气象领域关注的是能否对来年的区域气象环境、降雨量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以提前做电量筹划,而航空公司则关注是否可以对航线沿途的抖动和颠簸做精确的监测,进而完成载油量的调节及路线规划。
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研究成果去年在《Nature》正刊发表,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公司首篇作为唯一署名单位发表的《自然》正刊论文。此外,盘古气象大模型入选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位列第一。
张平安认为,五年内千行万业都将用AI进行重塑,这是确定趋势。对于以数字技术为引擎的科技公司来说,如果不能及时引入AI思维,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抛在后面。未来,大模型在B端的应用将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,将成为各行业提升效率、优化流程、创新业务模式的重要工具。
AI与人类关系之辩:控制or合作?
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,然而,这场技术革命也带来了不少疑虑。
对于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受人类的掌控,与会者普遍保持乐观,认为在可见未来,人类依然有能力掌握其发展。王巍指出,技术带有价值观,人工智能还是要为人服务的,至少可见的未来,人类还是可以掌控人工智能的。
张平安还从技术的角度出发,提出了确保人工智能受控的关键措施。他强调,我们在AI系统设计时,需要在人工智能的所有自闭环中加入控制的环节;此外,电力等关键控制权也不能交给人工智能,以确保其始终在人类的掌控之中。
AI在写诗、绘画等领域逐步取代人类已经成为共识。然而,当我们将目光转向程序员、设计师、医生等更为复杂和高端的脑力工作领域时,不禁要问:未来三年,大模型会取代这些脑力工作者吗?
王巍表达了他的观点,未来三年内,在基础工作方面,尤其是涉及感知能力的任务,AI尚不能完全替代人类。
“技术发展的本质是帮助人类更好地完成工作,比如电网巡检、煤矿井下作业,制造业工艺优化等,AI可以让工作更安全高效。”张平安说,“但对于工程师这类工作,代码编写可能会被AI取代,但工程设计和创新思维仍需要人类为主。
AI的尽头是基础设施,中国的综合算力设施具有竞争力
今年以来,关于中美两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差距讨论不断。
张平安从数据、算法、算力这三个AI发展的核心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。
他认为,虽然目前中国算力与美国还略有差距,但AI的尽头是电力、网络基础设施等资源,中国在电、5G、光纤网络上具有优势,可以换条路从综合算力设施来竞争。在算法方面,中国的学生是非常优秀的,Sora背后就有很多中国研发人员,他相信在算法上不会输。而从数据维度来说,中国在数据公开和共享方面还有待加强,随着企业的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,未来数据质量有望提升。
在张平安看来,通过发挥在电力、网络等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,加强算法研究和人才培养,中国有望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。
相关文章
- 华为云北方首批超节点AI智算中心开服,新一代CloudMatrix 384昇腾AI云服务点亮“绿色引擎”
- 华为云香港伙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
- HDC2025 | 华为云AI原生应用运行平台,打造应用运行“自动驾驶”全新体验
- 华为云五大案例入选中国信通院“2025政务大模型典型案例”
- 华为云重磅推出ROMA MCP,打造一站式MCP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
- 华为云:CloudMatrix384突破大模型训推瓶颈,加速行业智能化跃迁
- 华为云云商店打造制造引擎,共筑工业软件新生态
- HDC 2025:聚焦 AI-Native 安全,中国燃气携手华为云打造能源行业大模型安全标杆
- 华为云MaaS:用“三层五阶十二步”法,让AI落地不再走弯路
- 智象未来与华为云签署全面合作协议,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落地应用创新典范
- 华为云助力企业基于盘古大模型打造专业大模型,引领行业智能化变革
- 微赞直播亮相华为云开发者大会,双轮驱动解锁私域直播新未来
- 解码气象预报「不可能三角」,华为云携手深圳气象局开辟AI算天新路径
- 算力赋能营销革新,东信云与华为云签约共建多模态大模型应用标杆
- 华为云CloudDevice亮相HDC 2025:以新一代云终端驱动行业智能应用创新
- 明源云亮相 HDC 2025,携手华为云共筑不动产数字化新未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