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智能“双刃剑”:机器解放人还是替换人
2018-08-23 16:42:06爱云资讯1330
“人工智能带来的将是人类双手和大脑的又一次大解放,工作的意义将真正从"劳动"变为"创造"。”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表示,但另一方面,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十分关心的“饭碗”问题又会面临新的难题和挑战,如何充分准备和适应,这是重大课题。
研究表明,未来中国可能有70%的职业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。麦肯锡公司估计,预计2016-2030年间,中国被替代的全职员工的规模约在4000-4500万。到2030年,自动化将使中国五分之一的制造业工作岗位不复存在。如果自动化进程更快,到2030年,近1亿劳动者需要更换职业类型。
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联合举办的报告发布暨课题研讨会上,专家学者、政府官员围绕“投资人力资本,拥抱人工智能: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”展开激烈的讨论。
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表示,人工智能的发展催生了一批新生产业,创造了大量新就业机会,改善了就业条件,拓展了就业空间。但同时也带来了就业结构的调整,其对就业的挤出效应正在显现。
张义珍认为,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带来的挑战,应该把稳就业放在更突出的位置,以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为出发点和着力点,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,与人工智能相互支撑、协同发展,以此推进经济升级和民生改善,防范失业风险,兜牢民生底线。
“人工智能是机遇也是挑战,如果不加大人力资本投资,人工智能发展会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。”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表示,发展人工智能必须重视人力资本投资,人力资本投资要从早期做起,这是在国内外关于脑科学、心理学、社会学研究已经有坚实基础的。我国在儿童早期养育和学前教育方面还有明显短板,职业教育质量也存在缺陷,很难适应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就业环境。加大人力资本投资,应对未来挑战,要尽快、要尽早。
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还表示,我国已经处在人工智能大变革的前夜,惟有主动拥抱变化,抓住人工智能创造的巨大红利,同时未雨绸缪,应对好人工智能带来的难题和挑战。如何提前让整个中国社会,尤其是人才培育体系做好充分准备,让教育和职业培训模式,以及劳动力结构适应人工智能即将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变化,将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。
本次发布的报告认为,人工智能的发展,将极大地推动知识经济的形成,这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供了重大机遇,但也会带来经济和社会层面的深刻挑战。报告中认为,人工智能所推动的知识经济将在基础资源结构、成本结构、市场结构、经济结构、就业结构分配结构和贸易结构上有别于传统经济。随着社会快速的老龄化和少子化,数量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消失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威胁。人工智能于此时兴起,有助于解决中国在一些行业,特别是中高端服务业中存在的供给瓶颈,对于缓解未来劳动力市场的短缺具有关键意义。
此外,中国应该做好充分准备,妥善应对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公平的挑战。投资人力资本是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就业挑战的重大举措。为此,需要加快人工智能知识的普及,鼓励人工智能优先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领域,包括教育、医疗、法律、金融等中高端服务业;将教育资源更多投入到人的全面和公平发展上,提升新一代劳动力对社会变化的适应能力;完善终身学习体系,建立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体系;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功能和再分配功能。
相关文章
- 人工智能搜索引擎Perplexity的AI语音助手已登陆iOS平台
- 学而思素养携手中国青少年宫协会 开启人工智能科普公益行
-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NCT编程考级2025年4月考圆满收官,新增人工智能教育测评体系
- 更能算、更省钱、更懂化工的国产人工智能来了!
- 2025“人工智能+”产业发展大会:开启智能产业新时代
- 云南联通科技创新暨人工智能合作发展大会在昆启幕:科技赋能边疆,智启数字云南新篇章
- 人民出行受邀见证中国-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签约 共启广西智能产业新篇章
- AI赋能,数智创新,慧博云通闪耀2025日本人工智能展览会
- 维基百科将发布专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数据集,以抵御网络爬虫抓取
- 培生发布智能课程生成器:创新人工智能驱动教师备课方式变革
- OpenAI发布全新人工智能模型o3和o4-mini,首次实现图像思考
- 深度迈进人工智能新纪元,标普云正式更名标普智元
- Meta AI宣布即将使用欧盟用户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
- 英伟达宣布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投产Blackwell人工智能芯片
- 九章云极DataCanvas入选2025全国企业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创新案例TOP100
- 云知声受邀参加2025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,携手多方共筑苏州人工智能战略生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