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东风下的工业智能机器人革新:慧闻科技以务实创新推动AMR普及落地

2025-08-28 12:19:31AI云资讯1802

摘要:务实创新,让技术服务于工业场景的真实痛点。

当工厂老板为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焦头烂额,工人在繁杂的搬运流程中疲于奔命——传统工业搬运普遍存在的“高成本、低效率、难管理”,正实实在在地啃噬着中国制造的利润空间。如何破解这一困局?智能化升级成为关键路径,而国家层面的政策东风正为这一转型注入强劲动力。

8月26日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要“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”,这无疑为工业搬运的智能化升级按下了加速键——政策鼓励的,正是将前沿技术扎扎实实地“用”在车间里、仓库中,解决那些让企业头疼的真问题。

作为深耕机器人领域超9年的人工智能企业,慧闻科技一直聚焦于真实场景需求,致力于为客户打造更智能、更好用的机器人产品方案,希望用更低的成本、更高的效率、更简单的部署,帮助制造企业,尤其是负重前行的中小企业,搬走工业搬运的“成本大山”。

一、工业搬运现实困境:高成本、低效率、难管理

工业搬运领域长期面临着三大核心挑战:柔性化需求与刚性供给的矛盾、人机协同的技术瓶颈,以及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。

传统AGV方案需要依赖地面二维码、磁条等信标装置,不仅部署周期长达数周甚至数月,且任何产线调整都需要重新布置导航设施。这种刚性系统难以适应现代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小批量、多品种的生产模式。

后来的AMR方案相比AGV有了很大改善。基于SLAM导航,AMR机器人无需预置信标,降低了部署成本,也赋予了机器人应对动态环境的能力。据多个权威行业报告和数据统计机构信息,2023年AMR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首次超过传统AGV,这成为中国AMR行业的技术分水岭,标志着行业正式进入智能导航新时代。

然而,因不同厂商对SLAM技术的应用深度存在差异,多数厂商的AMR方案其实依然延续了传统AGV方案的集中式调度架构,SLAM技术多仅用于定位,在成本和导航性能上依然受到很大限制。

这导致现有解决方案在人机混行场景中表现不佳。多数AMR产品在遇到动态障碍物时只能停止等待,而非自主绕行,严重制约了搬运效率。

更为关键的是,现有方案的整体实施成本相对中小企业而言依然是“重投入”,除机器人本体外,还需要部署集中式调度系统等,总投入动辄数百万元,这将很多中小企业拒之门外。

二、慧闻科技差异化路径:强单机智能+轻系统平台,让工业搬运更简单高效

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,慧闻科技选择了一条差异化技术路径。其推出的AMR产品iBEN X300智能搬运机器人,基于强化SLAM技术和分布式调度架构,致力于解决工业搬运的实际痛点。

iBEN X300智能搬运机器人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,将激光SLAM与视觉SLAM相结合,实现了在人机混行、高动态场景等各类复杂环境的自主导航和稳定运行。同时,该方案无需改建场地和搭建网络系统,通过机器人内置工具即可实现快速部署,多数场景当日交付。

更为创新的是其分布式调度系统。与传统的集中式调度模式不同,慧闻科技iBEN X300系列的机器人之间可以通过局域网自组网,自主协商路径规划和任务分配。这种架构不仅降低了对网络基础设施的依赖,也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扩展性。

“我们不像传统方案那样需要精确到点级的控制。”慧闻科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,“只需要告诉机器人目的地,它就能自主规划最优路径,并在遇到障碍物时自主决策绕行或等待。”

目前,在3C电子、汽车/汽配、新能源、光电产品/精密器件以及纺织等领域,慧闻科技AMR智能搬运机器人解决方案已经实现了规模化落地。合肥某SMT行业企业导入慧闻科技AMR方案后,物料搬运效率提升32%,ROI周期缩短至5个月以内。

三、务实创新:扎根行业场景痛点,解决客户实际问题

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意见提出,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工业等六大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,新一代智能终端、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%。在这一目标的推动下,工业搬运场景的智能化进程将更加注重轻量化改造路径,并进一步加强人机交互与协作能力的应用。

借助政策东风,工业搬运领域正迎来智能化升级的关键窗口期。慧闻科技的实践印证:只有将技术创新深植于工业现场的具体痛点,才能真正将工业物流的“短板”转化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“跳板”。

慧闻科技等企业所选择的差异化路径,折射出行业的一种共识:在机器人加速落地阶段,聚焦细分场景、依托客户实际数据训练的专用模型,通过持续数据积累在垂直领域构建竞争优势——这种“务实创新”策略,将更快推动应用落地与价值实现。

未来,随着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的建设推进,这种务实创新模式有望在更多工厂中落地生根,推动智能机器人在从“中国制造”迈向“中国智造”的转型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。

相关文章

人工智能技术

更多>>

人工智能公司

更多>>

人工智能硬件

更多>>

人工智能产业

更多>>
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免责声明|会展频道

冀ICP备2022007386号-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

AI云资讯 Copyright©2018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