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小一颗芯片存储超TB容量数据:闪存是如何制造出来的?
2020-02-20 16:21:50AI云资讯838
大到电脑手机,小到穿戴设备,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码电子设备几乎都离不开闪存。
要说闪存是如何制造的,在1987年发明闪存的东芝应该很有发言权了。闲来无事,笔者通过东芝存储的官网寻觅了与闪存制造相关的一些信息,一起来看这种黑色小芯片到底是如何制造出来的。
当前我们使用的闪存大多属于3D闪存,它是将闪存单元立体堆叠而来,灵活地解决了半导体制程发展遇到的瓶颈。东芝在2007年首次在IEEE学术会议上展示了三维(3D)闪存技术:
由东芝发明的BiCS闪存经过48层和64层发展后,目前已发展为96层堆叠的BiCS4。
下图是东芝存储BiCS4闪存(尚未封装的die),它采用96层堆叠结构,拥有TLC和QLC两种类型,后者实现了1.33Tb/die的存储密度。
为了实现一层层的堆叠效果,东芝存储在3D闪存的制造过程中广泛应用了等离子蚀刻技术,将电极和介电层交替堆叠,然后在所有层上穿孔,并在通孔内沉积介电膜,形成电极柱。
为了获得理想的孔形状,东芝研发了新的掩膜材料和蚀刻气体,并通过表面和气体层控制技术增加闪存堆叠层数。
作为精密的半导体工艺产品,制造完成的闪存晶圆需经过高度精确的缺陷检查。东芝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解和机器学习技术,高效发现和排除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缺陷,保障闪存品质。
由于物理限制的原因,半导体光刻工艺的成本不断增加,东芝正研发纳米压印光刻技术,使用压印将模板上的纳米级图案转移到晶圆上。该技术是备受期待的下一代光刻方法,可用较低成本实现先进的存储器制造。
作为NAND闪存的发明者,东芝存储已于2019年10月1日起改名为Kioxia(中文名铠侠)。Kioxia是日语kiodu(存储)和希腊语axia(价值)的组合:融合存储和价值,通过存储推动世界进步。
相关文章
- 飞腾D3000M入选“大国重器”购物车,国产芯片迈向商用新里程碑
- 2.5亿像素大面阵图像传感芯片获“中国芯”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奖
- 马斯克建造超大型AI芯片工厂的计划初见端倪:先进封装与PCB工厂建设已启动
- 「芯征程」里程碑!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SoC与MCU出货量双双破亿,铸就中国汽车芯片新高度
- 英唐智控车载显示芯片全覆盖,迎接车载显示市场爆发期
- 从3分钟到3秒,中兴通讯AI攻克芯片检测难题,提效60倍!
- 神眸双目枪球AOR电池云台机斩获安博会「金鼎奖」,以研极芯芯片创新监控新格局
- 安博会前瞻:神眸拓宽安防X影像新格局,从芯片、AI到场景破圈之路
- 高通宣布推出人工智能芯片AI200和AI250,挑战英伟达
- 美光HBM3E芯片位于AI与高性能计算新纪元,驱动大语言模型认知飞跃
- 美光芯片带动移动AI新纪元:G9 NAND UFS 4.1以卓越性能与创新固件,赋能旗舰智能手机边缘智能体验
- 第十届亚洲电子元器件、芯片展览会
- REDMI K90 系列发布:超级像素+最强芯片,售2599元起
- 全球首颗!德氪微发布超高耐压毫米波隔离驱动芯片DKV56系列
- 英伟达人工智能芯片迎来太空首秀,AI初创公司Starcloud计划在太空建造数据中心
- 芯华章开放免费使用商用级仿真器GalaxSim,加速中国芯片初创公司发展









